金属表面组织强化 表面组织强化方法是用机械、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来改善材料表面的形貌、微观组织结构、缺陷状态或应力状态,目的是使原来基体表面层(0.3-3 μm深度)获得如下强化组织的一种或几种:1)增加表面晶体缺陷(如位错密度等),2)获得压应力状态表层,3)表面形成硬化组织(如马氏体等),4)表面晶粒细化或微晶化,5)表面非晶化。这种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切削、磨削、抛光、喷丸、喷砂、超音振荡、感应加热、表面淬火、激光蚀刻等。另外还有部分化学处理过程也可归为表面组织强化方法,比如酸、碱处理处理以及电化学晶界腐蚀等。
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以其高度的实用性和显著的低耗等特点,在日常生活、机械制造、航天航海、交通能源、石油化工以及生物医学等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。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不仅是金属材料产品的“美容术”,也是许多产品性能的改良技术,更是先进的产品制造技术。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防护性 大部分表面处理技术都对金属材料有一定的防护和强化作用,提高金属在大气、海水及化学介质中的耐蚀性能,以及在服役期的耐磨性和润滑性等。如生活和工程应用中铝合金阳极氧化、镀锌钢丝、五金表面镀铬等。
金属热处理的工艺介绍
淬火→将工件加热保温后,在水、油或其它无机盐、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。淬火后钢件变硬,但同时变脆。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,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℃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,再进行冷却,这种工艺称为回火。退火、正火、淬火、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“四把火”,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,常常配合使用,缺一不可。
“四把火”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,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。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,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,称为调质。